【品茗書香】食指書寫”相信未來”(唐心怡)
來源:北京十二中發布時間:2015-11-06
【品茗書香】

詩評:食指書寫"相信未來"
(2015級高中5班唐心怡)
記得初二的時候,媽媽的學校里組織了一場詩朗誦的比賽。當時》有一個嗓音很好聽的女生朗誦的就是《相信未來》。但那時的我,從未想過,自己會和它在高中相遇。
食指,原名郭路生。在青年時期時正好是"文革"。文革時期幾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空白期,然而民間的創作卻頑強生存者,食指就是這樣一位民間詩人。

詩歌的第一小節痛苦與希望共存。"蜘蛛網""炸舌""余煙""灰燼"這些字眼營造出了凄清,悲涼的氛圍。繼續往下讀"美麗的雪花"又使第一節的風格突變,好像一盞燈,將這種黑暗的環境照亮。"美麗的雪花"有一種童話、夢幻般的感覺。好像能把人從痛苦中帶出來。
詩歌的第一,二,三節,作者分別"用美麗的雪花寫下""在凄涼的大地寫下""用孩子的筆體寫下"——相信未來。我想作者您不會平白無故的寫下三遍"相信未來"。這三遍相信未來讓人加深印象,讓讀者堅定地相信,無論身處黑暗中還是已經看到了光明。
隨后,食指又描述了未來人們的眼睛,睫毛,甚至瞳孔。俗話說:眼睛是心靈的窗戶。的確,通過一個人的眼神便可知他的內心世界。
在詩歌的第五小節,詩人將兩種未來人們的態度都列舉了出來。要么"寄予感動的熱淚""深切的同情"要么"給以親切的微笑""辛辣的嘲諷"這兩種態度。詩人之所以能將這兩種結果一一列舉出來,也正壽命說明了他的無所謂,他的不在乎。他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他,因為他有堅定得意志。1972年,食指在部隊當兵,因強烈的精神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。此后,便陷入了長期的病困之中,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寫作。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書寫"相信未來"。
詩歌的最后一小節,是鼓舞人們,呼吁人們去相信未來,去努力拼搏。這對文革時期的人們產生了深厚影響,也震撼了我們這一代青少年的心,使我們堅定地"相信未來"。
【教師點評】生活中充滿了失望和絕望,但即使這樣,我們還能前行,是因為還有一種東西叫做希望。正是因為有了對明天的期冀,才有了今天對著天空的微笑。這篇詩評結合了作者的個人經歷和時代背景,對每一個小節進行分析,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詩歌的表達效果,雖有稚嫩之處,但仍可圈可點。(指導教師:潘亞欣)